网络购物兴盛期间,部分主播出售仿冒手机导致矛盾产生,购买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会怎样发展?接下来具体介绍这起事件的情况。
案件缘起
二零二零年,王某某通过快手平台上的许某某直播间,购置了一部手机,支付了四千元费用。然而收到货物时,王某某发现该手机是假冒伪劣产品。他向许某某提出退货退款的要求,但许某某表示自己同样遭遇了欺诈,需要等待下一位买家才能办理退货手续,并随后将王某某移出好友列表,消费者的正当要求因此遭到漠视。
投诉平台
王某某紧接着向快手平台提出申诉。快手平台起初认定调解破裂,还把许某某的账号处理了。不过几天之后,王某某发现许某某还在直播。他随后多次找快手平台交涉,但每次得到的回应都一样,这让王某某的维权处境更加艰难。
法院受理
王某某在争取权益失败之后,因为网络购物产生的协议争议快手直播假人,起诉了许某某以及快手公司到北京互联网法院解决。他请求法院判决终止协议,让许某某退还购买款项,并且支付购买金额的三倍作为补偿,另外要求许某某和快手公司承担他的必要支出费用。北京互联网法院接受了这个案件,在2020年7月8日举行了公开的庭审活动。
认定欺诈
法院审理认定,许某某在买卖过程中向王某某表示,该手机不存在故障,这属于未透露真实信息、提供不实说明,导致王某某产生误解而购入,属于欺骗。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利。
平台责任
针对快手企业,司法机构确认快手直播假人,该公司在其直播平台规则里明确公布,直播时引导到站外进行交易是违规的,并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。没有证据显示快手企业知晓相关交易的发生却未予处理,而且在接到举报后迅速封禁了许某某的账号,已经履行了事先告知和事后管理的责任,因此快手企业不应承担连带责任。
最终判决
法院经过全面权衡,裁定王某某和许某某之间的网络购买协议在2020年4月4日终止。许某某必须在判决书开始执行后的十天内,把4000元购机费用还给王某某,另外支付12000元作为补偿,并且还要赔偿王某某2924.89元的合理花费。另外,由于那部手机是冒用苹果公司注册商标的假货,法院依法将其没收。
如今直播购物非常流行,人们怎样才能防止遇到这种欺骗行为呢?如果你有看法,欢迎留言交流,也请支持转发这篇文章。